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,也是我的父亲吕惠生为国捐躯80周年。我深情地怀念他,感激他对我的养育之恩。同时,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刻,作为一名有着80年党龄的老党员,也引起我对往日峥嵘岁月终身难忘的回忆,真是感慨万千。
1926年,父亲吕惠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,是一位农业专家,在抗日战争中,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。1939年,由于父亲积极支援新四军,被列入黑名单。这时,父亲带领我们全家投奔新四军。从此,新四军成了我们全家的家。父亲被分配到仪征县当县长。1941年后,任无为县县长,后任行政公署主任。作为根据地的行政首长,父亲努力为党工作,呕心沥血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作出了巨大贡献,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,终于在1942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由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,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。
敬爱的父亲是我革命的领路人。记得我刚到半塔集不久,新四军二师抗敌剧团排演的三幕歌剧《农村曲》中,需有一个小演员,他们看中了我,希望我参军来演这个逃难的小孩。这时,剧团两位大姐姐找到了我的父亲,而我的父亲非常高兴地对他们说:“参军是好事,让孩子们到艰苦的环境中,到革命的大熔炉里去锻炼吧。”听到这消息,我高兴极了,1940年5月,我和晓晴姐一同参军。弹指一挥间85年过去了,如果没有父亲领我走上革命的道路,没有党的培养,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,我的内心充满着无限的感恩之情。
抗战胜利后,在我军战略转移中,因叛徒出卖,父亲不幸被捕,走向刑场时,大义凛然,视死如归,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,时年43岁,走完了他光辉的一生。
《红旗颂》首演60周年后,2025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舞台上,指挥张亮执棒上海爱乐乐团,演绎吕其明新作《无尽的思念》首演,述说“一个烈士后代的心声”。(叶辰亮 摄)
父亲去世了,虽然他没有留给我任何物质意义上的遗产,然而,父亲留给我巨大的精神财富,让我受益终身。父亲的英雄形象,就是我崇高的路标,我踏着父亲的足迹前行。就在那一年,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80年来,践行着我的入党誓言和承诺,用音乐来歌颂党,歌颂祖国,歌颂人民。我已是鲐背之年,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继承父亲的伟业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。
吕其明的《无尽的思念》字幕手写草稿。
(作者为著名作曲家、“七一勋章”获得者)
配资炒股首选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