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
向“新”而行 以“质”致远
安徽向前丨“药都”亳州 药膳晋阶
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锐
15年前,28岁的怀凯,在安徽亳州开了全市第一家药膳餐厅,无意之间,成为亳州药膳体系化发展的标志之一。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,多年以后,“药膳制作师”被国家正式认定为新职业,而他成为全国第一个最高等级的一级技师。
从“家常菜”到“特色菜”
位于安徽西北部的亳州,是全国“四大药都”之一,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。对于“药膳”,本地人并不陌生,因为很多人在家做菜时,会经常加点中药材进去。
在怀凯看来,正是本地人的习以为常,反而让他有了机会。
“之前药膳不成体系,只有一些饭店有几个菜品,我觉得亳州作为‘药都’,应该有特色鲜明的药膳餐厅,不管本地人还是外地人,想到药膳就会想到我们。”怀凯说。
事实证明,怀凯的想法是对的。2010年“怀养堂”开业后生意火爆,最早推出的芍花鸡、曹操鱼头、十全大补汤等药膳,成为每桌必点的爆款。
名气大了,客人多了,菜品更新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,而食客们经常提到的一个疑问,也让怀凯意识到,从零散的菜品到成体系的餐厅,他要走的路还很长。
亳州药膳经典菜品展示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药膳应该怎么吃?客人问得简单,但怀凯明白,一个“怎么吃”包含问题很多,比如“吃药治病”与“药膳食补”如何区分?菜品是不是符合中医养生理念?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“食药物质”,怎么使用才合适?
为了让客人吃得放心,怀凯请教了很多专业人士,了解了药膳的历史传承和基础理论,比如伊尹的“五味调和说”、张仲景的《金匮要略》、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、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以及《黄帝内经》《神农本草经》《中国药膳大辞典》等。
“《金匮要略》中,就有当归生姜羊肉汤的方子,还有关于禽兽鱼虫的饮食禁忌。《千金要方》中有专门的‘食治方’。”以中医理论和养生观念为基础,怀凯开始持续创新,十多年来积累了近千道菜品的制作经验,其打造的“节气养生宴”,如今已成餐厅主打产品。
渐渐地,药膳成为亳州大小酒楼、饭店的特色菜,2015年,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,亳州市药膳养生协会成立,在加强本地企业交流互动的同时,也在凝聚合力进一步打响这块“金字招牌”。
从“社会赛”到“专业赛”
创业之初,有人曾质疑过药膳食补是否有效果,为了回应,2011年,怀凯前往北京,找到了中国药膳研究会,在邀请专家进行论证的同时,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药膳比赛。
“当时感觉大开眼界,后来随着亳州药膳的发展,我们就在想,能不能在亳州举办全国性的药膳比赛。”怀凯介绍,市药膳养生协会成立后,2016年,亳州举行了一次全市的药膳比赛,并开始谋划于2017年举办全国性的药膳大赛。
亳州的行动,得到了中国药膳研究会的支持,2017年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期间,首届“华佗杯”全国药膳大赛成功举办。在这次活动中,亳州被授予“全国药膳之都”称号。
从2017年起,全国性的药膳大赛,成为亳州药博会的特色活动,已先后举办6届。
“今年也有比赛,但性质不一样了,以前都是社会赛事,今年是专业比赛,拿到好的名次,可以获得相应的职称。”怀凯所说的改变,源自今年3月,人社部正式公布的药膳制作师国家职业标准。
怀凯正在课上给学生们讲解药膳理论。人民网记者 陈若天摄
这个国家职业标准的开发,亳州市贡献很大。
2021年6月,亳州全面启动“亳州养生”品牌创建工作,依托药膳、花草茶和保健按摩产业发展基础,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,以品牌化发展带动产业发展。按照先行一步的方式,亳州开始研究编制技能培训教材、制定药膳制作师行业标准。
2021年,亳州市药膳制作师行业标准被人社部批准先行试点,亳州市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试点单位。2023年3月,人社部启动药膳制作师国家标准开发,宣布由亳州市牵头实施。此后,这一标准在亳州完成终审,填补了领域空白。
作为当地药膳行业的代表性人物,怀凯也参与了标准起草,并成为全国第一个药膳制作师一级技师。
8月12日上午,亳州举行新闻发布会,称在今年药博会期间,将举办“首届全国药膳制作师职业技能竞赛”。
“国家标准出台后,通过国赛,可以持续提升大家的职业水平,也有利于行业规范的形成和人才的培养。”怀凯说。
生产线上正源源不断生产着的药膳小零食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从“一道菜”到“一条链”
从产品到赛事,从标准到品牌,多年来的体系化发展,让亳州药膳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。在此期间,一条围绕药膳的产业链也在逐渐成形。
找不到餐厅,自己又不会做,能不能吃到药膳?亳州的回答是可以。
近年来,在“亳州养生”品牌打造中,亳州市明确由人社部门牵头,联动国有企业、科研院校、行业协会、民营企业等,拉动传统产业向更新、更高的方向前行。
药膳糕点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走进位于亳州高新区的亳食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,从面条、馒头到米醋生抽,从麻花锅巴到花茶奶茶,产品琳琅满目,仔细查看配料表,可以看到很多中草药的名字。
“我们一直在尝试用中草药的搭配,代替常用的添加剂,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。”该公司董事长高睦麟介绍,其祖辈一直在亳州做特色面点“花馍”,近年来,伴随养生概念的火爆,他们开始围绕药膳做文章,结合消费场景打造形式多样的产品种类。
为就医人员提供饮食辅助,为等台的消费者提供健康小吃,为旅游景区打造高端伴手礼,2021年起,短短4年时间,亳食记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产值就从3000万增长到4个亿。
据统计,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,目前亳州全市已有药膳企业1500多家,从业人员3万多人,产值150多亿元。
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里学生正在学习药膳制作。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
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保障。
今年5月,由亳州技师学院(安徽中药科技学校)和亳州药膳学校联合设立的亳州药膳产业学院成立,6月17日,新专业“药膳与食疗”开始招生,100个名额半个多月就全部招满。
“从吃饱到吃好,人们追求健康、长寿,食补养生是大趋势,需求会越来越大。”新专业如此受欢迎,亳州技师学院(安徽中药科技学校)校务委员、亳州药膳产业学院院长李云鹏并不意外。
这个新学院、新专业由校企共同管理,并与10多家药膳企业合作,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紧密接触行业实际,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。
“学生要先了解中草药,懂得基本理论,才敢将其与烹饪结合起来。通过认真学习,经过测评,除了毕业证书,学生还可以拿到药膳制作师的职业资格证书,为其以后好就业、就好业打下基础。”亳州技师学院(安徽中药科技学校)中草药种植与研发中心主任郭庆说。
点击进入专题
配资炒股首选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