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常说 “十人九胃”,很多人觉得胃疼、反酸是小毛病,忍忍就过去了,尤其 50 岁以上的朋友,总觉得 “年纪大了,器官有点小毛病正常”。但今天要跟大家说:胃溃疡真不是小毛病,而且 50 岁后,每年查一次胃特别有必要。
实际上,胃溃疡宛如胃中隐匿的“小伤口”。与皮肤伤口能直观得见不同,它悄然潜藏于胃的深处,不易被直接察觉。要是不管它,这伤口会反复疼 —— 比如吃了辣的、饿久了就疼,严重时吃进去的东西还没消化就吐,营养根本吸收不上来。时间长了人会变瘦、没力气,甚至伤口会慢慢变大,这可不是 “忍忍就好” 的事。
更关键的是,50 岁后,胃溃疡特别容易 “隐身”。年轻人得胃溃疡,疼起来很明显,吃点东西能缓解;但 50 岁后胃的神经反应变迟钝了,很多人可能只觉得 “饭后有点胀”“最近没胃口”,甚至没任何感觉。等因为 “瘦得太快”“总恶心” 去检查时,伤口可能已经存在好几个月了。加上年纪大了,身体修复伤口的速度变慢,溃疡也更容易反复,所以医生才会强调:50 岁后每年都要查胃,别等 “疼到受不了” 再去。
许多人在查出胃溃疡后,首当其冲的反应便是“赶快喝粥、食用养胃零食”。然而,不少此类做法不仅无益,反倒适得其反:
坑 1:顿顿喝白粥,觉得 “越稀越养胃”
白粥确实好消化,但顿顿喝、长期喝,胃不用怎么蠕动就能消化,时间长了胃的 “力气” 会变弱,反而不利于伤口修复。其实可以把粥和软饭、煮软的面条换着吃,再加点切碎的冬瓜、胡萝卜,营养更均衡。
坑 2:囤一堆 “养胃零食”,比如苏打饼干
苏打饼干能暂时中和胃酸,缓解反酸带来的不适。不过,多数这类饼干含糖、盐量甚高,若过度食用,会加重胃部负担,非但无法促进健康,反而可能带来负面影响。要是两餐之间饿了,不如吃一小段蒸山药或者半个煮苹果,比饼干更温和。
或许有人会心存疑问:“我并未遭受胃疼之苦,是否仍有必要进行胃部检查呢?”实际上,人过五旬后进行胃部检查,犹如为胃开展一场“全方位体检”。此举能够察觉诸多隐匿的、尚无明显症状的细微问题。
比如胃里可能长小小的息肉,大部分息肉是良性的,但不及时发现,有的会慢慢变大;还有些胃里的炎症,早期没感觉,长期下来会让胃的 “保护膜” 变脆,更容易得溃疡。而且现在查胃没那么麻烦,像无痛胃镜,睡一觉就查完了,不用怕疼。很多人查完发现只有点小炎症,反而能放心,总比 “瞎担心” 或 “漏了问题” 好。
最后,想郑重地与诸位分享:将胃溃疡视作 “小毛病”,实乃源于我们对胃部认知的匮乏。莫要轻视,多些了解,才能呵护好我们的胃。50 岁后每年查一次胃,不是说 “年纪大了就会得大病”,而是早发现小问题、早调理。悉心呵护肠胃,方能安然进食、从容生活。不必心怀恐慌,可也切莫大意,毕竟善待肠胃,才是对生活最质朴的敬重。
配资炒股首选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